一个人琢磨久了,反复的上课,慢慢的,课堂被打磨的只剩下语法、重点。这一次的出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像一次“警醒”。要我不忘初衷,为教学而非任务,课程的设计不要因为课堂纪律的难以维持就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想。
这一次,聆听了五位老师的课,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格,也持有不同的观点。我最为认同的是鲍当洪老师和孙新老师所说的。他们的课堂,严谨又不失幽默,既有传统的教学方法——着重与知识的培养,又有新课标所提倡的让学生多听多说多写。像孙新老师说的那样,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自己要上课的教学目的,所有教学手段、方式、教辅用具都服务于教学目的。其次,要把分层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去(这是一个繁琐又难以完成的任务,但这两天每每上课都在思考,也许我多做一点点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最后是鲍当洪老师给我的深刻印象。在南京,曾听过鲍老师的讲座,当时并未有太多感触,这一次却是收获颇多。近几年,我们都在追求英语课堂的热闹气氛,然而学生的掌握却往往又不尽如人意。以我来说,在使用课堂游戏教学时,思虑过多的是学生是否觉得这个游戏好玩,是不是这个游戏学生会玩腻了?于是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更注重“玩”,而忽略了“学”,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告知。而鲍老师今天告诉我,每一个游戏,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是否能用这个活动让学生习得知识,在活动的过程中时时显示,谁在活动中习得最多的知识,谁才是赢家!
当然,老师们的课堂值得我去学习的远远不止这些,但我不是“贪吃的小猫”,两天之行,解决了我教学上的些许困惑,让我有了思考的方向,足矣。学习,是不断促人思考的最有效的方法,就让我带着思考继续我的教学生涯,让我带着疑惑再续下次的学习旅行。 |